要更新了

435383961

种花家观影体 (八~九)

  新zg成立时的人看现在


  重点:文笔差,更新速度赛乌龟,作者废话多,不喜勿入,勿喷!


  (对不起ಥ_ಥ,没有借口,我这么久没更新,就是工作太累,人又太懒,没有精力了。开坑一时爽,填坑火葬场,太久没写,已经忘记自己当初是怎么想的了,希望我能缓慢的一个个填完吧。


  这个观影体还有几章就完了)


  【正在播放


  《金陵十三钗》】


  “金陵十三钗?这是给咱们看红楼梦吗?”


  “应该不是,你傻呀,红楼梦里是金陵十二钗,讲的是林黛玉,薛宝钗那些。”


  “哈哈,不管不管,总之是讲姑娘的故事。主角肯定都是漂亮姑娘。”


  “漂不漂亮不重要?我看能给咱们看的都是好姑娘,指不定就是为抗r作出贡献的女同志。”


  “说的也是哈,咱们的女同志,个个巾帼不让须眉,比上男人也差不了多少。”


  【(轰炸了20多天,金陵(为避免被屏蔽)到底被rb军队攻破了,这是1937年12月13日,我记得,好像所有人都在跑,好像永远也跑不出……)


  雾蒙蒙的一片苍茫中,一阵剧烈奔跑后的喘息声,军队提枪前进的踏步声。十几个携着包裹留着齐耳短发的女学生灰头土脸地夺路逃亡。


  回首望去,硝烟弥漫、满目苍痍,所见皆见是残戈断臂,处处狼藉。


  稍不注意,就会有从不知从哪射来的子弹光临,如果不幸遭殃,下一个成为弹下亡魂的人就很可能是“你”。铺满了街道的尸体,男女老少都有。相当直白的告诉着人们,这个地方经历了怎样一场惨无人道的毁灭性战争。】


  这就是地狱吗?


  所有人的心中发出这个疑问,房屋建筑化为废墟,到处尸横遍野,身处其中随时可能失去性命,这到底是怎样一个炼狱啊?


  关于金陵那场持续六周之久的屠杀,这个时候的许多百姓只是有所耳闻,有的甚至没有听起过这件事,以至于看到这番场景,人们除了群激情愤,竟满心茫然。


  【(轰炸了20多天,金陵(为避免被屏蔽)到底被rb军队攻破了,这是1937年12月13日,我记得,好像所有人都在跑,好像永远也跑不出……)


  随着画面的刺激,这个可怕、压抑的故事正向人们徐徐道来……


  1937年12月13日的金陵城,子弹与炮火亳无怜悯的收割着生命。


  在那场看不见希望的浓雾里,藏身谷堆中不肯收留学生们的百姓,无声无息的死在了鬼子手中的刺刀下。


  (教官,只剩十几个弟兄,差一步就出城了。)


  (打!)


  (是)


  金陵城仅剩下李教官带领的士兵,再差一步就可以撤退出城时,看着逃跑而来的学生们,选择了开枪掩护。学生们一个个奔跑而过,身后的士兵一个个被击中倒下。


  学生们在逃离的路上,见证着一场又一场的死亡。有无数战士义无反顾的牺牲,也有无数人无暇他顾的自保。】


  “tmd,该死的小鬼子!!!那是一条条活生生的生命啊!”


  “它们连鬼都不算,它们是脱了人皮的恶魔!!迟早要遭天遣!!”


  就在刚刚,茫然的群众看着领导人颤抖着手将一本档案从加急送来的人手里拿起,他们看着这个始终伟岸如大海的男人竟然在此时突然变得脆弱了得许多,声音却依然坚定地由话筒传播开来。


  nj大屠杀,这六个充满了血腥与仇恨的字然,作恶的鬼子对当时金陵的同胞奸淫、放火、抢劫,无恶不作,致使无数家庭支离破碎,死亡人达三十多万!


  不是三万,是三十万啊!


  政府当时没有公布伤亡人数,也没有对此进行大肆宣传,肯定是有其背后的考量。但当他们真真切切地看到了这副惨烈的画面后,一切的考量都不足为所惧了,他们明白,在这个时代必须有人要去记住这些痛苦,同胞的血泪也不应被人遗忘!


  ……


  “他们为什么不走呢,傻不傻啊,十几人怎么抵得过一波又波的小鬼子啊!”


  “他们才不傻,因为他们是战士,是保家护国的军人!”


  “他们不走,是因为学生是百姓,是未来的希望啊!”


  “他们是英雄,可是之后呢,十几个半大孩子困在那满是弹火的金陵城里,她们能活下来吗?”


  物伤其类,人同此心。很多人不知不觉间已经泪流满面,还有些人想说话,嗓子就好像被堵住似的,说不出来,呼吸都困难。


  没有人去回答这个问题,气氛兀然安静,人们默默祈祷着奇迹的发生,尽管知道鬼子没人性,但他们仍然想为自己的同胞盼一丝生机。


  【命运就像擦肩而过时,那一根根断掉的弦,毫无知觉地纠缠在了一起。


  面对枪弹炮火,前往文彻斯特教堂安葬神父的美国入殓师约翰,逃跑中一次又一次清点着人数的教堂男孩乔治,和无处可去的女学生们一起返回了教堂藏身。


  在这短暂的安稳里,乔治请求美国人约翰帮忙修理教堂的卡车,希望他能借此带着学生们离开,但约翰是个见钱眼开的家伙,冷漠的拒绝后,约翰一心翻找着教堂的钱箱。


  女学生们在痛苦中彼此埋怨,争吵打架。乔治尽心尽力维护着教堂的一切,却在约翰的流氓行径中一再受挫。


  (开门)


  (开门啊)


  (叫你不让进!)


  就在这时,教堂门外一群寻求庇护的风尘女子,在玉墨的带领下翻墙而入,她们浓妆艳抹,旗袍华美,在约翰调戏的口哨中,就那样吵闹张扬的闯了进来。


  (她们就是有名的秦淮河女人,关于她们的传说跟金陵这座城市一样苦老)】


  无关国籍,那个外国佬的冷漠,人们都是有所预料的,毕竟以当时的情况,如果不是心地十分善良的人,也没谁会愿意引火上身、自找麻烦。


  大家把学生们的争执看在眼里,在还没成长的年纪里被迫从象牙塔里出来,经历死亡和逃亡,在那么绝望的时刻,矛盾激化在所难免。


  “都还是孩子啊,越是这种时刻才越是应该团结啊。”


  “是啊,相信她们会明白这个道理的,一起共渡难关才是最难得的。”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不知道是谁这么念了句,大家觉得没什么比这更贴切了,她们霸占了学生的地窖,在那里喝酒打牌。


  战争与死亡好像与她们毫无干系。她们生机勃勃、醉生梦死,恍惚间战争灰暗的色彩,渐渐明丽起来。


  【即便女学生们看不惯她们放荡的样子,眼中带着厌恶以及几分瞧不起。玉墨对约翰搔首弄姿,几番勾引。想借他美国人的身份带她们离开,别有意味的承诺会好好报答。


  天黑了,军队唯一唯幸存的教官,带着一个受伤的男孩走进了教堂,李教官想把男孩安置在地窖里。却被她们冷嘲热讽。


  在这一天内失去无数战友,浴血而归的李教官却没有丝毫辩驳,他只是想让男孩最后能躺在一个暖和的地方,在为男孩处理好伤口后独自离去,离开前,他看到女学生们聚在一起,默默祈祷。


  为了这群单纯善良的孩子,为了那些保护他们而牺牲的战友。李教官眼含热泪,默默的决定,哪怕只有一个人,也要守护孩子们到最后一刻。


  第二天,她们为了洗澡的问题,争吵起来。两方人扭打在一起。子弹穿透了玻璃,日军冲进了教堂。妓女赶忙藏进了地窖,而来不及躲藏的女学生们,为了不牵连到她们只能跑向了别处。


  被书架子堵住的门,挡不住日军的冲击。有限的空间内无处逃脱,小鬼子兴奋的呼朋引伴、四处凌虐,唯余女学生绝望的呼喊和尖叫。


  约翰努力的整了整自己曾经胡乱穿着的神父衣服,开始审视自己,像一个真正的神父一样站了出来,面对鬼子的尖刀,约翰害怕却依然一步不退的挡在女学生面前。


  小鬼子兽性大发,这显然于事无补,未曾走远的李教官关注着这一切,同样的一颗子弹穿透玻璃,带走了一个鬼子的性命。


  引走了鬼子,几次交锋,他以身设陷葬送了这群畜牲,也同样葬送了自己。】


  “这些女人真是够了,多少军人为了保护百姓血洒战场,难道这被保护的人里面就没有她们吗?何必如此刻薄!”


  “约翰虽然贪财,但人关键时刻不坏,是国际友人啊”


  “孩子们都是好孩子,如果是我,我也甘愿为了保护她们而死。”


  “李教官是个真正的英雄,我们都应该向他敬礼!”


  “对,敬礼!李教官一路走好啊!”


  “李教官,一路走好!”


  “李教官,一路走好!”


  以一己之力,与一群日本人抗衡。


  以一己之力,再一次救了女学生。


  作为一名军人,他选择了正义,选择牺牲在战场上。


  正如正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李教官就如许许多多Z国军人的缩影,热爱着这片养育他的土地,也为了这片土地上的人奉献了生命,他们在向所有的“李教官”行礼。


  【学生们获得了短暂的安宁,受伤的男孩终究还是撑不下去了,豆蔻想让浦生能在死前听一曲秦淮景。带着香兰跑回楼里取琵琶弦,却在回来的路上遭遇了鬼子惨无人道的折磨。


  只是一个简单的愿望,结果却比想象来的还要悲惨。然而,悲惨并没有结束,鬼子军官长谷川带领着又一群鬼来到教堂,要求女学生们去r军大营里唱歌,并逐个清点人数,大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却没有任何办法。


  夜里女学生们走上钟楼,准备所有人一起结束自己的生命。被约翰和玉墨她们发现阻拦了下来。一次又一次的劫难中,女学生们或许不喜欢她们,却始终在鬼子面前掩饰着她们的存在。也让她们和女学生开始彼此理解。


  她们知道自己会遭遇什么,但还是决定替下女学生,这些来自秦淮河上的女孩们剪下头发,扯下窗帘做起校服,可是即便如此,还是缺少了一个人。乔治用她们剪下的头发做了一顶假发,决定扮成女孩,随她们一起。


  天亮了,日本人带走秦淮河上的姑娘们,昔日浓妆艳抹,娇姿百态的人穿上学生装,唱着秦淮景婉转的曲调,在一举一动中仿佛回到了过去她们盛时的场景。


  最后,约翰修好卡车带走了女学生们,天平两端,风尘女子的生命与教堂女学生的生命孰轻孰重,她们只是用自己曾经在命运面前,别无选择的单薄身躯,选择了保护住战争中,那一点点善良与美好。】


  “畜牲!小鬼子禽兽不如啊!”


  “多好的姑娘啊,她们都是好姑娘,是我们的眼睛脏了啊!”


  “她们保护女学生,也是在保护曾经的自己吧,谁曾不是一个天真、单纯的女孩,是命运对她们不公,但她们的心比谁都干净!”


  “还有那个男孩,从头到尾都在保护女孩们,分明自己也是个孩子啊!”


  “这一去,就真是有去无回了。”


  “商女亦知亡国恨,此恨无关风和月!”


  她们的举动颠覆了这个群体以往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历史仿佛在那一刻定格了,她们的风华绝代,让人难忘,也让人深思。


  十几名女学生多次面临生死的考验,将她们拯救出来的,是一个个普通人的选择,在生死面前,他们平凡而伟大,选择了人性中美好的品质,这才换来这些女学生的生命与未来。


 













 (八)


 【正在播放


  《赤伶》】


  “赤伶,伶人,那些唱戏的下九流吗?”


  “别忘了刚才的教训,只要是个好人,我们都应该尊重,不以出身论英雄。”


  即便是改革开放了,大家对于印象里只会卑躬屈膝,沉醉于靡靡之音的戏子多少还是有点瞧不起的。


  【戏一折,水袖起落


  唱悲欢唱离合,无关我


  扇开合,锣鼓响又默


  戏中情戏外人,凭谁说


  惯将喜怒哀乐都融入粉墨


  陈词唱穿又如何,白骨青灰皆我


  1973年,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夜后,RB加快了侵略ZG的步伐。随着R军枪声响起,全国陷入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很多地区遭遇战乱。


  此时尚未受到战火波及的安远县城内一片祥和,一到晚上,人们就会去戏院听裴晏之唱戏。


  而悲晏之,便是这个戏院的“角儿”,方寸戏台上,只见他水袖柔婉、昆腔曼妙。在一众叫好声中,生生演活了那敢爱敢恨、不惜血染桃花的李香君。


  戏院的戏台上,他仍咿咿呀呀的唱着别人的悲欢离合,戏台下,他过着自己的人生。


  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周边都被日军侵占,安远县又岂能幸免于难?


  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


  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


  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


  台上人唱着,心碎离别歌


  情字难落墨,她唱须以血来和


  戏幕起,戏幕落,谁是客


  啊~~


  没多久,战火便绵延到此,日本人包围住县城,在得知安远戏院有裴晏之这样一位“角儿”后,蛮横无理的RB人便要求戏院单独为他们唱一场,以慰问所有RB士兵。


  而且指名裴晏之出场,若是胆敢拒绝,便要烧了整个戏院乃至县城,所有人亦难逃一死。


  于是,裴晏之笑了笑,没有拒绝,转身坐到妆台前,开始描眉画目,身边的伙伴神态迥异,有人唉声叹气,有人欲言又止,有人义愤填膺,裴晏之则安慰他们做好自己的工作。


  是夜,小县城内一片寂静,映衬着戏院里灯火通明,RB人都坐在戏台下谈笑风生,一边喝着热茶,吃着瓜果,一边准备欣赏中国这别具特色的戏曲。】


  自己的家园被这些蛀虫害得岌岌可危,偏那蛀虫正不知羞耻的跑到别人地盘上寻乐,怎么叫人不恨得牙痒。


  不过不知为什么,那里面的氛围越是平静,叫裴晏之的戏子表现的越是淡定,人们越是有种风雨欲来之感。


  “说起唱戏,我倒真想起来一位真正当得起先生之称的戏子,他爱国之深,令我等亦自愧不如。”


  “你不妨说说看,我们不常听戏,却是不曾听过。”


  “不急,且先看完这位的故事。”


  【咚!咚!咚!)


  锣鼓敲响,戏幕拉开,好戏即将开场。


  戏一折,水袖起落


  唱悲欢唱离合,无关我


  扇开合,锣鼓响又默


  戏中情戏外人,凭谁说


  惯将喜怒哀乐都藏入粉墨


  陈词唱穿又如何,白骨青灰皆我


  裴晏之此次为他们准备的是《桃花扇》,也是他的拿手好戏。他一开嗓,台下一片叫好,尽管大部分R军听不懂他唱的是什么,但是从他的曲调能听得出来,这是首非常不错的曲子。


  当裴晏之唱到:“台下坐的是豺狼虎豹,恶鬼当道”时,戏台上的鼓声突然密集起来,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随着鼓声急切,唱腔愈发悲愤,台下那些豺狼竟似也怔住了,就在此刻,台上“李香君”大喝一声。


  (点火!)


  很快,直到敌人发觉,火势早已蔓延,戏院四周燃起了熊熊大火。日军想逃出去,却发现门窗不知在何时已被封死。原来裴晏之从接下这场戏的那一刻,就抱定了必死之心,整座戏楼都在R军不知不觉间被他们洒遍了油,打算同这群罪恶滔天的R军同归于尽。


  看着熊熊燃烧的大火,他心中不仅没有丝毫恐惧,反而一片平静。按照戏台上的规矩:只要开嗓,中途就不能停下,所以裴晏之继续着台上的戏还在唱着,正唱道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楼塌了,戏却未终。


  尽管位卑,却从未敢忘忧国,都道戏子无情,怎知戏子也有心。


  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


  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


  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


  台上人唱着,心碎离别歌


  情字难落墨,她唱须以血来和


  戏幕起,戏幕落,终是客


  你方唱罢我登场


  莫嘲风月戏,莫笑人荒唐


  也曾问青黄,也曾铿锵唱兴亡


  道无情,道有情,怎思量


  道无情,道有情,费思量】


  “好,戏子又如何,他照样是敢拼敢死的铁血汉子,我看谁敢瞧不起他!”


  “真正该让我们瞧不起的另有其人,就该叫那些卖国贱来看看,人家女人,戏子都敢舍身取义与鬼子同归,只因鬼子在屠杀我们的同胞,而他们呢?‘十四万人齐卸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好生讽刺!”


  “还记得当初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为了拒绝给RB人表演,不仅离沪赴港,而且蓄须明志,真是让人敬佩不已!”


  “前有梅兰芳先生,后有裴晏之先生,我华夏从不缺爱国之士啊!”


  谁道戏子误国,那样的气魄,那样的大义凛然。让人们肃然起敬,赞美之词不绝于耳。


  

评论(30)

热度(1383)

  1. 共94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